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原文化(音频)|董国华:雨过天青云破处——汝瓷天青釉的前世今生(中)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-12-22

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



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



汝瓷之所以珍贵,主要是汝窑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,而且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(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徽宗崇宁五年,即1086年至1106年),传世真品极少。汝瓷用名贵玛瑙为釉,色泽犹如“雨过天晴云破处”般美妙,温润古朴,因为原料特殊和烧制工艺限制,成品率本就极低,造成“十窑九不成”的情况,成器很少。在炉火温度、烧制时间和开窑时机全凭工匠的经验和感觉来把控的古代,佳品更是稀有难得(当代汝窑烧制采用电子控温,成器率也仅有17%,上等品一窑难得几件)。另外,因为汝窑是御用窑,为皇室生产器物是极其隐秘的事情,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,都要悉数砸碎、毁掉、埋掉。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。宋元明清以来,汝瓷都被皇宫深藏,视若珍宝,民间因此也有“纵有家产万贯,不如汝瓷一片”的说法。种种原因造成汝瓷在南宋初已属珍品,后世当然越发珍贵。




汝瓷的珍贵与传承




汝瓷的烧制汝瓷的烧制复杂,共约七十二道工序,比如胎土淘洗,釉料配方,匣钵选择,窑炉温度等方面,差了一点,就无法复现汝瓷的天青之色。不管是元朝的皇帝,还是明朝的皇帝们,他们都心存不甘,他们就给瓷工下严旨,必须要复原出雨过天青之色的汝窑。于是,元明两代的官府,他们都在汝州重建了更大、更多的窑口,招募那些技术精湛的瓷工,可是这些瓷工工匠全都不成,从唐朝到宋朝积累出来的烧制天青瓷器的技术,因为战乱,已经断代了。到了清朝,乾隆皇帝偏偏就不信邪,他传下圣旨,在汝州修窑烧瓷,一定要复现传说中的“青如天,面如玉,蝉翼纹,晨星稀,芝麻支钉釉满足”的绝世汝瓷。可是不管怎么烧制,最终烧出的汝窑总是色不正。1938年,民国大资本家李绍初,在汝州蟒川严和店开始烧制汝瓷,可结果也失败了。


汝窑为魁徽宗时代的汝窑遗品至今只有65件存品,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台北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,以及英国、美国、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。因为配方已经失传,仿制难度极其复杂,留世品也极其有限,也因此成为汝瓷珍贵的重要原因。当然,更因为在北宋时的汝窑,已到达了中国瓷器的巅峰,工艺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极致,后代非常难以超越。1952年,周恩来总理指示“发展祖国文化遗产,恢复汝窑生产”。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,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,1983年,汝瓷天蓝釉烧制成功,1988年,汝瓷天青釉烧制成功。经过专家鉴定,水平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。30多年来的无数次尝试和不懈努力终有回报,汝瓷生产终于全面恢复并不断发展。从此,汝窑的工艺也就此保留了下来,汝瓷成了汝州人的一张名片。2005年10月17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汝瓷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2010年6月,汝瓷烧制技艺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汝瓷的特质及基本鉴别方法


汝瓷的特质古人总结为“青如天,面如玉,蝉翼纹,晨星稀,芝麻支钉釉满足”。鉴别汝瓷,主要看胎质、釉色、支钉、器型和开片五点。

一看瓷胎质,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,迎光照看,微见红色,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,俗称“香灰胎”,汝瓷胎呈灰白色,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,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。

二看釉色。汝瓷以玛瑙入釉,釉色呈天青、粉青、天蓝色较多,也有豆绿、青绿、月白、桔皮纹等釉色,釉面滋润柔和,纯净如玉,有明显酥油感觉,釉稍透亮,多呈乳浊或结晶状。釉面抚之如绢,温润古朴,光亮莹润,釉如堆脂,素静典雅。若用放大镜观察,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,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。



三看支钉。为了做到“满釉”,汝窑烧制时在器物底部用支钉撑起,烧制完成后小心敲断支钉,所以汝瓷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、五、七个,六个支钉的很少,痕迹很浅,大小如粟米。

四看器型。汝窑器有瓶、尊、盏托、碗、盘、洗、奁、水仙盆等日用器,少数还有堆花、印花等装饰,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,多是用刀笔刻画,和印花、模印等工艺。器形又分裹足、平底、三足、凹足、葵口、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。盘分有裹足、凹足、平底、直口和荷花口数种。还有三足洗、弦纹尊(奁)、套盒、尊、方壶、圆壶、莲花器座、荷叶器座器型。



五看开片。开片的形成,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,行话叫“崩釉”。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、千变万化的釉病,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,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,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。釉面开片较细密,多呈斜裂开片,深浅相互交织叠错,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,或呈蝉翼纹状,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。


END文字、音频 | 董国华图片 | 部分来源于网络(侵删)

本期编辑 | 王艳

本期审读 | 甘晓婷

责任编辑 | 老甘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
往期精彩

中原文化(音频)| 董国华:雨过天青云破处——汝瓷天青釉的前世今生(上)(河南汝州话)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 李柯汝:洛阳周公庙(河南洛阳话)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 李会聪:巩义北宋皇陵(河南巩义话)
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